油脂豬 滲出性皮炎預防方案
豬滲出性皮炎是世界范圍的豬病,可發生于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本病由豬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應激反應、皮膚損傷和管理不善可促進本病發生與發展。主要的影響是生長速度緩慢、僵豬,哺乳階段和斷奶早期發病死亡率較高。
病原菌 豬滲出性皮炎是由豬葡萄球菌引起的,這是一種產剝脫性毒素的皮膚細菌,導致皮膚細胞流失。該細菌存在6種血清型和大量的噬菌體類型。在某些病例中也發現產生一種或多種剝脫性毒素的其他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產色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抵抗力 這種細菌耐干燥,但很容易受熱而失活。它可以在各種各樣的培養基上培養,并可通過生化反應進行鑒定。該菌在體外對許多抗生素敏感,包括青霉素、氟喹諾酮類、磺胺/甲氧芐啶和頭孢菌素。也可能產生對這些抗生素的耐藥性。
誘發因素 豬葡萄球菌感染通常發生在抓傷、咬傷或粗糙的墊料造成的擦傷之后,并最有可能發生在無免疫力的豬身上。
發生機理 這種微生物迅速擴散到整個皮膚,形成微菌落,引起炎癥,并產生剝脫毒素,導致上皮細胞脫落,結痂,形成小泡(水泡)、膿皰和棘皮。皮膚變紅的總體變化與炎癥和過量的皮脂腺分泌有關。出現中性粒細胞反應,隨后皮膚在某些區域被侵蝕到基底層。受影響的仔豬死于脫水,或有時死于蛋白質損失。免疫(無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可以防止同樣的噬菌體類型或血清型的進一步感染。
直接傳播 感染的傳播是豬與豬之間的接觸,通常是小豬與小豬之間的接觸。在某些情況下,感染可能來自分娩過程中的母豬。
間接感染 可能發生在豬欄設備的粗糙表面上。在豬場之間傳播通常是通過帶菌豬,但也可能發生在受污染的工具或衣物上。疾病可能只發生在沒有免疫力的豬被細菌或以前沒有在豬場出現的菌株感染時。
發病日齡 該病通常發生在7日齡~5周齡的仔豬身上。最早見于1日齡仔豬,特別是沒有免疫力的后備母豬所生仔豬。
臨床癥狀 以精神萎靡、皮膚暗沉和皮膚表面出現薄的、淺棕色的斑點或鱗片開始。由于打架或跪在粗糙的地板上,經常會導致臉頰或膝蓋結痂。在3~5天內,結痂的顏色變深,并擴展到背部的大部分和腹部褪色。皮膚表面被滲出物覆蓋,這使它具有油膩的質地并覆蓋被毛。有部分抵抗力(如母源抗體)的仔豬病情較輕,往往僅表現在面部。受影響的豬不會抓撓。受感染的仔豬體重迅速下降,通常皮膚明顯增厚、起皺,高達90%的仔豬最終在5~10天內死亡,死亡原因與脫水、肝腎衰竭有關。愈合結痂后痊愈,但至少需要10天。
發病率 滲出性表皮炎通常只影響豬場的幾窩豬,而不會影響一窩的所有仔豬。該病可能持續在連續幾個批次的仔豬斷奶發??;后備母豬和母豬背部或臀部出現1~2厘米的油膩滲出斑或潰瘍區域。
臨床診斷 診斷是基于臨床體征和受感染豬的年齡(7日齡到5周齡)。皮膚暗淡,腹部皮膚表面有薄的淺棕色斑點或鱗片提示早期疾病。當整個仔豬都變得皺巴巴的并覆蓋著油膩的滲出物時,皮膚損傷是顯而易見的。沒有抓撓并結合發病日齡可將該病與疥癬區分開來。由于豬葡萄球菌侵入皮膚的任何局部病變并且潛在原因可能是昆蟲叮咬、注射、膿腫或擦傷,因此在成年豬識別該疾病更加困難。
實驗室診斷 通過大量培養從皮膚中分離出豬葡萄球菌來確診,其毒素和毒素類型可以通過PCR 確認。
抗生素注射 早期病例可使用阿莫西林、氨芐西林、氟喹諾酮類、頭孢噻呋、磺胺嘧啶/甲氧芐啶和林可霉素注射治療,或在允許的情況下通過注射或口服泰樂菌素治療。受感染的仔豬應獲得水和液體替代品,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消毒劑清洗。注射或口服治療可能需要每天重復2~3天。推薦注射華諾欣(10%恩諾沙星注射液)1ml/20kg體重,每天注射1次,連續3天。同時配合口服補液鹽飲水治療。由于葡萄球菌可產生大量毒素,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地塞米松抗毒素注射,可能會挽救部分仔豬的生命。
改善飼養管理 規范剪牙的操作(如用鋒利的剪牙鉗、不留牙刺),提供柔軟的墊料(稻草、去除鋒利邊角的木屑等)。保持產房衛生、將母豬清洗后進入產房。兩批次間應徹底沖洗和消毒產房及保育舍。
免疫 緊急疫苗(自體菌苗)接種。母豬,特別是后備母豬接種自家苗可顯著降低母豬排菌的量,并且通過母源抗體保護仔豬。斷奶時發生感染時對仔豬進行疫苗接種可減少仔豬爆發的持續時間,但只能防止與疫苗菌株一致的細菌感染。
特別提示:“該病中可能存在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菌株,并對人類健康構成風險。”
上一篇:磺胺類藥物的應用
下一篇:豬場如何診斷和預防回腸炎